地方招商引资规范再提速,创投机构迎变革

网络 2025-07-02 21:50:29
基金 2025-07-02 21:50:29 阅读

  地方招商引资规范发展再提速!

  日前,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指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出“规范地方招商引资,加强招商引资信息披露”。这是国家层面在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政策接连出台背景下的再次发声。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加强招商引资信息披露”指引下,基金招商的“政策套利”空间将收窄,信息透明化会带来更公平的竞争环境,有利于投资机构与创业企业落地。

信息透明化将带来更公平的竞争环境

  从清理涉税招商到规范“基金招商”行为,国家接连出台多项政策,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法规制度。如今,随着“加强招商引资信息披露”新指引落地,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将进一步实现“进阶”,从依赖行政资源转向借力市场力量。

  国立波指出,以往项目或基金落地依赖与地方政府谈判能力,这种模式催生了一批擅长“政策套利”的投资机构,却未必有利于真正具备潜力的初创企业成长。“加强招商引资信息披露”意味着未来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等可能需要向社会公开,大大降低了信息不对称。

  过去一年间,国家层面对地方“粗放式”招商的纠偏动作密集落地:2024年8月《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2025年1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文件,2月《国务院关于规范中介机构为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提供服务的规定》实施。“这些措施都旨在引导地方摒弃简单粗暴的招商方式,促使地方思考长远发展,提升招商质量,实现更市场化的资源配置。”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系主任刘晓蕾此前表示。

创投机构将迎来三大利好

  基金招商仍是地方招商引资的重要“抓手”,创投机构的募资、投资都将面临变革。国立波认为,地方强化招商引资信息披露后,创投机构将迎来三方面利好:一是尽职调查更便利;二是降低“被投后”风险;三是发现“价值洼地”。

  面对地方招商引资环境的变化,国立波认为投资机构在投资决策和投后管理中,需要降低对地方政府短期、非标补贴的依赖,投资逻辑必须更加聚焦于项目基本面。

应强化三大能力以适应地方招商模式变革

  随着多项政策出台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方式,以及今年国办1号文出台,地方政府的招商模式正不断演变。以广东省为例,其提出将吸引创投基金、产业基金等投资基金投资本地项目纳入招商引资工作绩效评价。

  此外,有地方国资开始组建并购基金,围绕当地产业开展并购业务。国立波认为,创投机构应适应形势变化而具备三方面能力:一是重新评估合作的政府LP;二是建立“产业地图”式投资策略;三是强化产业赋能能力。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