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机器人工业场景常态化应用落地

网络 2025-07-09 23:42:11
市场资讯 2025-07-09 23:42:11 阅读

  把一个箱子从A点转运到B点,人可能只需要搬起、放下,但对具身机器人而言,这涉及目标识别、轨迹规划、导航避障、精准放置等一系列复杂程序。具身智能的场景落地要花“大力气”。7月9日,智元机器人联合富临精工、安努智能举行了全球首次通用具身机器人工业现场常态化直播。

  上证报记者走进了富临精工位于四川绵阳的工厂,实探智元A2-W在工厂“上岗”情况。富临精工副董事长李鹏程评价道:“智元A2-W在富临工厂实现了常态化的作业、规模化的使用,真正创造了产业价值。”

搬运场景节拍约为40秒

  A2-W为轮式设计,方形的底盘上搭载了人形机器人的“上半身”。面对置于地上的料箱,A2-W将料箱稳稳搬起,随后A2-W原地转身并向目的地走去,将料箱放在托盘上。A2-W成功完成了两班制、单班搬运800余个周转箱的任务,作业直播3小时零失误。

  富临精工工程中心主任邓扬评价道:“A2-W超出我的期望。它自己有纠错能力和抗干扰的能力,面对异常情况它也可以不中断,能够连续作业,而且它具备的感知避障能力,对于不小心闯入的员工、参观者来说,安全性也有保障。”

  邓扬介绍,此前富临精工的转运主要是靠人力,但搬箱子劳动强度太大,轻则5公斤,重则30公斤,每天有上千个箱子,对人力极其不友好。在准确度上,具身机器人也更具优势,机器人可以通过扫码识别物体,进而保证成功率。

  不过,与工人相比,机器人的工作效率还有待提升。邓扬坦言,目前A2-W在搬运场景的节拍约为40秒,人的节拍在30秒—35秒。

具身智能落地的“不可能三角”

  每每提及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的落地,绕不开的一个问题便是,已有十分成熟的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的“用武之地”何在?智元机器人通用业务部总裁王闯表示,具身智能有一个“不可能三角”:泛化性、节拍与成功率。

  但行业的探索并不能因此却步,而是要“沿途下蛋”。因此,智元的第一步是约束泛化性,聚焦转运场景。王闯透露,今年4月,A2-W在实验室测转运成功率,就已经达到99.9%,而去年的时候这一数字只有60%左右。

  为何选择转运场景,王闯介绍,上下料箱是目前相对合适的落地场景。一方面,传统复合机器人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好,工厂中仍有不少工人在搬运料箱。另一方面,面对一些突发异常情况,普通移动机器人可能会“束手无策”,但具身智能“搞得定”。

  具身智能的另一优势在于,其培训成本更低。训练成熟后其标准化程度、一致性较高,不需要每一台都单独训练。

产业协同助推“技术可行”走向“经济可行”

  从产业链分工来看,具身智能行业可以划分为本体、算法、数据三个核心环节。在智元机器人、富临精工、安努智能此次的合作中,智元主要在本体和算法领域提供了基础性的支撑。安努智能则主要负责收集实际场景的数据,并以此数据反向定义模型。富临精工则是为此开放了场景。

  以A2-W为例,其22个自由度意味着22个关节,关节也是机器人的主要成本。而富临精工在2024年便进行了4轮关节的迭代,性能提升了一倍有余。邓扬透露:“这个迭代速度比我们做汽车零部件的速度还快。”

  富临精工团队目前粗略计算,应用A2-W预计三年内可以“回本”,未来降本后综合成本优势将更显著。李鹏程呼吁:“必须先算好应用具身机器人的‘经济账’,推动具身智能从‘技术可行’走向‘经济可行’。”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