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券商文化建设评级出炉 A类券商数量回升
券商一年一度文化建设评价结果已正式出炉。记者最新了解到,2024年度券商文化建设评级结果已对各家券商一对一发布。由于今年加分项管理更加客观,中小券商有所分化,但整体提升较快,大型券商结果依然稳健。
从结果来看,参与2024年评估共105家券商,评估结果为A类公司共计14家,其中AA级6家,A级8家;B类公司共计36家,其中BB级9家,B级27家;C类公司共计55家,其中CC级37家,C级18家。
文化建设实践评估是独立的、完整的评估体系。文化建设实践评估结果用于分类评价,且为加分项,因此备受行业关注。中证协称,评估分类结果不是对券商资信状况及等级的评价,券商不得将分类结果用于广告、宣传、营销等商业目的。
A类券商数量回升明显
与去年相比,2023年评价结果中,为A类公司共计11家,其中AA级5家,A级6家;B类公司共计34家,其中BB级10家,B级24家,C类公司共计61家,其中CC级36家,C级25家。
从各挡位分布情况来看,A类券商数量回升明显,达到14家,2023年仅有11家;B类数量有所提升,2022年与2023年均为34家券商;C类券商有所减少。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文化建设评价结果是经过一次指标调整所得到,更精准地反映了行业文化建设的质量与效果。今年3月,中证协进行了评价工作指标的修订。核心在于价值重构,文化赋能长期主义,在加强党建和政治引领、提升廉洁从业管理、充分发挥行业智库作用、防范重大声誉风险以及鼓励文化建设的国际交流等方面有了明显侧重。更多指标有待后续生效。
业内人士反馈,今年评价进一步严格指标管理,材料审核细节更加严格,加大了对廉洁从业的相关要求,又比如由同一单位组织实施的加分事项最多取两项、全员文化宣导必须是面向公司全员等。此外,评估内容还聚焦对员工违规炒股、社交媒体使用、薪酬管理违规等行为的扣分项,公司有相关处罚事项,必须在自评时扣分;并将“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弘扬传统文化、加强文化品牌建设纳入考察。
记者还了解到,在今年的评价细节中,文化建设评估就相关被处罚事项进行自评扣分的,不属于重复扣分。公司有相关监管处罚,在分类评价在扣分的,在文化评估自评也需要扣分。有声誉风险事件,也必须自评扣分。如有声誉风险事件处理较好,需提供处理事件的说明文件,说明不自评扣分的理由。公司未在文化评估中自评扣分的,根据监管部门反馈意见,将在扣分项中加倍扣分。
有一项评价指标也受到业内关注。今年新增评估年度扩大文化理念塑造的深度和广度,向基层一线员工进行覆盖,促进基层员工、青年员工形成文化认同的情况说明。
文化建设评价工作已走过六个年头
整体来看,文化建设评价工作已走过六个年头,今年是第五次发布结果。自2019年启动行业文化建设以来,中证协通过评估逐步细化标准,推动文化理念从“形式化”向“实效化”转变。比如2023年的修订版本,就新增对员工违规炒股、社交媒体使用、薪酬管理违规等行为的扣分项,并逐步将“五篇大文章”纳入考察。其中,评估体系正倒逼券商加强内控,减少违规事件,2022-2024年多起负面案例推动行业规范,合规意识、文化建设理念得以强化。
每到评价结果出炉的时段,行业就格外关注分数的实际情况,鉴于文化建设实践评估结果与券商一年一度的关键性分类评价紧密相连,券商对此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分数的高低也体现了对文化建设从量化角度的一次丈量,包括对其长期发展战略和内部管理水平的深度考量。
近日,不少券商负责文化建设的有关部门及参与此次评估的券商人士和记者多次强调,文化建设评估工作并非仅关乎得分与定级,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估,深入挖掘了公司文化建设的精髓与不足之处。
长远来看,只有那些在文化建设上真正下功夫、见实效的机构,才能赢得投资者的信赖以及市场的尊重。关于券商文化建设的最新进展,财联社已于今年5月时,在《105家券商发布年度文化建设年报,“颜值+内涵”呈现八大看点》报道中有了初步的勾勒,总结出八大特点,可供参考。
(文章来源:财联社)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