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IPO受理:国泰海通登顶,中小券商难“分羹”

网络 2025-07-02 07:40:23
股市要闻 2025-07-02 07:40:23 阅读


  谁主沉浮?

  随着6月落幕,上半年IPO受理情况出炉。证券公司如何把握新一轮的政策周期,受到市场关注。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在今年上半年IPO受理潮里,共有38家券商有所斩获。其中,国泰海通证券以26单的数量位居榜首,超越“长期领跑者”中信证券。

  从行业格局看,头部效应持续加剧。除国泰海通、中信证券等大型券商外,多家中小券商IPO受理家数较少,有21家投行上半年获受理项目均不超过3单。

  榜首“易主”

  IPO储备“弹药”越充足,未来投行收入可能越可观。数据显示,国泰海通证券今年上半年有26单IPO获得受理,在行业内排名第一,取代中信证券。从申报项目构成来看,国泰海通今年上半年以北交所业务为主,多达18单,占比近70%。相较来看,中信证券受理项目的情况更为均衡,其共有22单IPO项目获得受理,其中有9单北交所项目;7单科创板项目。

  中信建投和中金公司分别以14单、10单依次排在第三位、第四位。华泰联合证券则与国联民生分别以9单IPO项目并列第五位。此外,国金证券在今年上半年则有8单IPO项目获得受理;申万宏源承销保荐与东吴证券各有7单;国信证券、东方证券、国投证券各有6单。

  中小券商难“分羹”

  在新一轮IPO政策周期下,头部效应仍然十分突出。据记者统计,多达21家投行今年上半年获得受理的项目不超过3单,占比56%。具体来看,7家券商上半年受理项目数量均只有2单,包括大型证券公司——银河证券。其余14家中小券商上半年均只有1单项目被受理。

  深圳一家小型券商投行人士称,中小券商在项目储备上不充分。今年受理数量为2单的某中型券商投行高管谈到,盈利规模“水涨船高”,“我们有些项目虽然已经符合发行上市标准,但利润规模偏小,申报的话还是有点困难。”

  深圳一家大型券商人士表示,当前交易所受理的项目实则是投行前期已储备1—2年的成果。部分中小券商曾在2024年年报中透露今年投行布局方向,一是深耕本土区域,二是错开赛道,发力并购业务。也有中小券商将新三板业务、北交所业务视为重点布局板块。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