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半年机构调研动态:聚焦上市公司成长潜力
在资本市场的浪潮中,机构调研动态一直是投资者们密切关注的焦点。2025年上半年,机构投资者的脚步未曾停歇,据数据统计,截至6月30日收盘,今年上半年超过4000家上市公司迎来了机构的调研。但调研热度却呈现出鲜明的分化态势,近一半公司仅被调研一次,而在另一端,190多家公司成为了机构的“宠儿”,被调研次数达10次乃至更多。
此外,还有440多家上市公司吸引了超百家机构的目光,40家公司更是迎来超300家机构的拜访。汇川技术以1170家机构的调研量独占鳌头,中控技术、水晶光电、迈瑞医疗等公司紧随其后。这些被机构青睐的公司,不仅在业务领域展现出独特的竞争力,更在财务表现上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4000多家上市公司被调研
对于广大二级市场投资者而言,机构调研动态犹如风向标,其一方面精准映射出机构投资者当下的聚焦领域,另一方面也可能成为市场未来热点趋势的前哨,为投资者指引潜在方向。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收盘,今年上半年有4000多家上市公司被调研,不过有1900多家上市公司仅被调研过一次,占比接近一半。有1400多家上市公司被调研3次或3次以上;有690多家上市公司被调研5次或5次以上;还有190多家公司被调研10次或10次以上,为众多机构“心头好”。
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安培龙、汇川技术和大族激光,今年上半年分别被调研96次、67次和62次。据悉,安培龙是一家专业从事热敏电阻及温度传感器、氧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公司,于2019年入选了工信部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2年至2024年,安培龙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26亿元、7.47亿元和9.40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9亿元、0.80亿元和0.83亿元。
在业务方面,汇川技术是一家从事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和新能源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聚焦工业领域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大族激光专注于智能制造装备及其关键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具备从基础器件、整机设备到工艺解决方案的垂直一体化能力。在财务表现方面,2022年至2024年,汇川技术的营业收入为230.08亿元、304.20亿元和370.41亿元;同期大族激光的营业收入为149.61亿元、140.91亿元和147.71亿元。
机构类型多元
上半年市场机构“扎堆”调研了哪些上市公司呢?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有440多家上市公司被超百家机构拜访,还有40家上市公司被超300家机构拜访。排名第一的是汇川技术,今年上半年接受了1170家机构的调研,包括107家证券公司、136家基金公司和其他外资机构、保险公司等。
中控技术、水晶光电和迈瑞医疗今年上半年均接受了超600家机构的调研。据介绍,中控技术从事自动化主控设备、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和自动化仪表的开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水晶光电是国内专业从事精密薄膜光学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知名光电元器件制造的企业;迈瑞医疗主要从事医疗器械的研发、制造、营销及服务,致力于为全球医疗机构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
在业绩方面,这几家公司均表现亮眼。2022年至2024年,中控技术的营收分别为66.24亿元、86.20亿元和91.39亿元,归母净利润为7.98亿元、11.02亿元和11.17亿元;同期水晶光电营收为43.76亿元、50.76亿元和62.78亿元,归母净利润为5.76亿元、6亿元和10.30亿元;迈瑞医疗的营收为303.66亿元、349.32亿元和367.2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96.07亿元、115.82亿元和116.68亿元。
紧跟其后的是立讯精密、澜起科技、华测检测、三花智控、华勤技术和宇信科技等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分别被549家、547家、494家、487家、471家和432家机构拜访,被调研次数分别为5次、12次、39次、3次、6次和16次。
未来成长性备受关注
“机构投资者在选择调研对象时,通常会考虑的因素包括公司的基本面情况、行业发展趋势、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市场需求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聘导师柏文喜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机构对某些行业的偏好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市场的整体趋势,因为这些行业往往与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市场需求紧密相连,显示出机构对于新兴产业的高度关注。
在知名财经作家高承远看来,调研有助于上市公司了解市场对其的认知和评价,从而及时调整战略方向、优化运营结构。同时,机构的调研活动也增加了市场的透明度,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参考信息,有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此外,调研活动还能促进市场信息的有效传播,提高市场的定价效率。
整体来看,在调研过程中,机构较为关心上市公司未来的成长空间和成长能力。比如在近期的调研中,机构问询汇川技术:公司自动化业务,份额持续增长的空间主要在哪些方面?对此,汇川技术表示,目前公司自动化业务里,伺服系统、变频器、小型PLC产品在中国市场均实现较好的市场份额。展望未来,公司将持续布局多产品解决方案,持续提升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竞争力等,来提升市场份额。
对于中控技术的业务发展情况,机构问道:公司如何规划下一阶段工业AI业务的发展方向?对此,中控技术回复称,未来2—3年,公司将进一步从客户需求出发,全面推动工业AI产品整合升级、业务模式转型,着力打造流程工业AI技术制高点,聚焦“AI+5T”技术体系,推进工业时序大模型研发,融合时序与文本数据多模态,强化模型泛化能力与工业场景推理可解释性等。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