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双罚”常态化:上半年超20人终身禁业

网络 2025-07-10 05:47:54
市场资讯 2025-07-10 05:47:54 阅读

今年上半年,“个人+机构双罚”成为保险业违规处罚的标配。《经济参考报》记者梳理发现,责任人受罚多样,至少20人被终身禁业,多家险企高管集体被罚。

业内人士认为,“双罚”彰显监管问责深度,对保险机构完善风控、强化治理提出更高要求。

十余名高管集体“红牌罚下”

“明天系”旗下三家保险和资管公司12名时任高管,因存在违法违规行为,集体遭终身禁业。

具体来看,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对天安财险、天安人寿、华夏久盈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责任人分别作出处罚。

此次遭到“红牌罚下”的多为“天安系”险企公司高管,包括董事长、总裁、董事会秘书等。

虚假信息、内控缺失成为高发问题

除总公司高管集体受罚外,今年上半年也有多家险企分支机构负责人、业务人员因违规被不同程度禁业。虚假信息、内控缺失成为高发问题。

例如,原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临潼支公司销售人员王勋,因利用保险公司从业人员身份从事违法活动,被终身禁止进入保险业。

除了禁业处罚,保险机构违规案件往往伴随着对多名直接责任人的连带处罚,高频原因主要有提供虚假信息、内部管理不到位、利益输送等。

业务人员遭禁业暴露公司合规风险

除了公司高管,年内也出现了普通业务员因违规行为遭到终身禁业处罚的案例。业内人士指出,典型案例背后往往伴随着更深层次的问题。

今年1月,重庆监管局万州监管分局披露,安诚财险重庆分公司巫山支公司因对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保险标的承保并理赔,被罚款35万元。同时,对时任农险业务员叶茂终身禁止进入保险业。

另一起阳光保险前员工遭终身禁业的案例,则牵涉到一桩涉案金额超7000万元的骗贷案件。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