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技50报告:AI赋能医疗,健康产业迎新机遇

网络 2025-07-03 00:00:19
市场资讯 2025-07-03 00:00:19 阅读

  7月2日,在毕马威中国首届健康科技50报告发布会上,毕马威中国客户及业务发展主管合伙人江立勤表示,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提出,到2025年,卫生健康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健康服务、医药制造等健康产业持续发展。2024年12月,国家卫健委出台50条举措促进卫生健康科技创新。随着产业链参与主体和资产类型的增加,更多优质资源不断涌入健康科技领域,健康科技产业进一步升温。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邓慧敏介绍,东城区医药健康产业资源集聚,涵盖了药品研发、生产、流通、销售及医疗服务等多个环节领域。未来,东城区将更加积极主动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建设环球贸易中心、航星园等八个特色鲜明的产业组团,打造三处金角银边地区,孵化产业类聚的“银巷”“硅巷”“文巷”“杏巷”,充分发挥中关村东城园作用,实现创新生态有动力、创新人才有活力、创新企业有实力,推动科技创新的“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增量”。

  毕马威中国医疗健康和生命科学行业审计主管合伙人黎志贤指出,AI大模型赋能于医疗行业的全链条环节,覆盖从健康监测到慢病管理,从辅助诊断到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从医学影像分析到药物研发等多元化场景。大模型的快速发展下,中国健康科技产业由依托传统医疗AI框架下“AI以产品找需求”的发展升级为以AI大模型为支撑的“从底层升级,为多类场景提供可能,匹配已有需求,覆盖全场景、渗透全流程、从被动到主动”发展。

  黎志贤表示,作为AI技术的重要智慧引擎,大模型技术正在通过“从局部到整体,自上而下”的方式,逐步融入医疗与生命科学的各类场景。这一趋势不仅重构了传统医疗软件系统的架构与应用模式(如HIS、EMR、CDSS等),还借助大模型的泛化能力,为更广泛的医疗场景带来了“AI+”的创新机遇。

  毕马威中国医疗健康和生命科学行业税务主管合伙人肖鑫指出,AI医疗器械、医疗机器人等技术集成度高,属于高端医疗器械的典型产品,也是塑造医疗器械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随着AI技术、机器人技术与医疗领域的深度融合,数字化病理、手术机器人等整体解决方案应运而生。目前,AI和机器人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范围,已从辅助诊断扩展至治疗规划、远程医疗等多个领域,持续推动医疗行业的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医疗体系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健康科技的创新应用能够赋能管理端、临床端和患者端,有望打破传统模式,迎来颠覆性的变革,提升中国医疗体系的韧性,有效应对挑战并破解难题,更好地促进健康中国的建设。”毕马威中国医疗健康行业主管合伙人姚凤娥表示。

(文章来源:新京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