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玻璃厂商集体减产,市场供需矛盾凸显
6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在破除"内卷式"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到国内十大光伏玻璃厂商决定集体减产30%。
6月30日,上海有色网报道称,部分玻璃企业原定减产规模仅有10%左右,但此规模尚不能解决供需矛盾,故头部企业计划增大减产量,预计使得本轮减产规模达到30%;预估7月玻璃供应量将减少至45GW左右。
对此,7月1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咨询专家吕锦标表示,如果能真正实现光伏玻璃厂商集体减产,有利于玻璃价格的复苏。
多家光伏玻璃企业回应减产消息
7月1日,记者致电多家光伏玻璃企业,福莱特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公司的玻璃窑炉正常运行,暂未停火;旗滨集团工作人员也表示,暂未收到玻璃窑炉停火的相关文件,公司目前正常生产经营。
安彩高科投资者热线接线人员称,目前公司满产满销,上半年销量没有太大问题,但价格偏低,预计下半年市场需求会收缩。
另外,亚玛顿工作人员表示,作为玻璃深加工企业,公司要看订单情况,根据客户需求排产。公司希望通过'出海'缓解行业竞争压力。
吕锦标表示,光伏玻璃行业集体减产,优先是消化库存,以销定产。
光伏玻璃已连续8周毛利润亏损
据上海有色网报道,光伏玻璃的供应端其实在6月就已经开始进行减产操作。据统计,6月国内共有3850吨/天产能开始放水或焖炉,此外新增3020吨/天产能堵口,近日国内新增一座650吨/天窑炉减产,供应量下降速度较快。
导致光伏玻璃产量下降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需求端的萎靡。最近,国内组件产量接连下降,需求快速走弱,而供应端受前期点火新增窑炉的影响反而开始上升,导致国内供需错配,玻璃企业库存开始上升。
据数据,受前期检修装置恢复生产以及"531"抢装潮等因素影响,光伏玻璃产能攀升,六月下旬日熔量达9.73万吨,开工率达69.66%,库存天数达30.71天。
不过,随着抢装潮结束、6月组件排产规模下滑,光伏玻璃供需矛盾再次凸显。在库存压力影响下,玻璃价格开始下跌,且连续跌至成本线下,上海有色网认为这是本轮减产的初始原因。
百川盈孚数据显示,6月30日,3.2mm镀膜光伏玻璃价格为18.5元/m²,较上周下降5.13%;2.0mm镀膜光伏玻璃价格为11.0元/m²,较上周下降4.35%。上周光伏玻璃成本2562.9元/吨,毛利润为亏损362.9元/吨,周环比下滑123.12%,同比下滑181.33%。截至上周,光伏玻璃已连续8周毛利润亏损。
对此,光大期货认为,在经营状况无明显改善的前提下,光伏行业下半年仍有可能迎来大规模减产,尤其是三季度,减产规模或达到10%~15%。年底前光伏玻璃日熔量有望降至9万吨附近。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