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金属宝石反洗钱新规:大额交易门槛提至10万

网络 2025-07-02 14:30:42
市场资讯 2025-07-02 14:30:42 阅读

反洗钱监管持续升级。7月1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中国人民银行于6月30日印发《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自2025年8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曾于2025年4月3日至4月16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相较于早前要求,本次《管理办法》从适用对象、起点金额、客户尽职调查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将贵金属和宝石全产业链纳入反洗钱监管。其中,提交大额交易报告的起点金额由5万元提升至10万元。

大额交易“门槛”提升至10万元

从业机构应履行反洗钱义务,接受监督管理,配合调查。从业机构应遵循“了解你的客户”原则,开展客户尽职调查,涉及情况包括客户单笔或者日累计金额人民币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或者等值外币现金交易等。

针对贵金属相关的反洗钱监管由来已久,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将“特定非金融机构”纳入反洗钱义务主体,直至2018年,人民银行才清晰定义了特定非金融机构的概念,其中就包括贵金属交易商。

2025年1月1日,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生效,规定贵金属和宝石现货交易商等特定非金融机构在从事特定业务时,要参照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义务。

此外,在2017年9月,人民银行还曾发布《关于加强贵金属交易场所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工作的通知》,本次《管理办法》中,将提交大额报告的起点金额由5万元提升至10万元。

围绕尽职调查,《管理办法》要求从业机构识别并核实自然人客户身份,登记客户姓名、联系方式等身份基本信息。客户身份资料在业务关系结束后、客户交易信息在交易结束后,应当至少保存10年。

《管理办法》明确,客户单笔或者日累计金额人民币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或者等值外币现金交易的,从业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在交易发生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提交大额交易报告。

在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看来,《管理办法》明确了从业机构反洗钱义务,设定交易报告标准,增强了反洗钱工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填补现金交易监管缺口

一直以来,国际社会普遍将贵金属交易视为洗钱和恐怖融资高风险领域。从《管理办法》定义来看,贵金属是指黄金、白银等及其制品、中间产品和精炼后的原材料等;宝石是指钻石、玉石等各类原材料及首饰、制品实物形态。

另结合此前警方等披露的犯罪流程来看,犯罪嫌疑人通常会在不同店铺大量购入黄金,进行转卖,以帮助电信网络诈骗分子等开展洗钱操作。现金支付更有利于不法分子切断资金追溯链条。

在对《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反馈中,人民银行提到,从业机构的主体资格以其经营范围作为判断依据,实践中存在部分企业贵金属和宝石相关现货交易仅是其小规模或辅营业务,并不影响其作为从业机构的主体资格认定。

这也意味着,街头巷尾的各类黄金、宝石等销售、典当门店等均应按照要求,履行反洗钱义务,对超过10万元的“现金”交易进行信息报送。

从实际经营来看,普通商户对于贵金属现金交易的反洗钱要求的了解程度并不高。一名主营黄金类饰品交易的门店经营者在采访中表示:“黄金买卖按规定都要实名制,但具体多少算‘大额’,也没有具体的数字规定。”

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汪灵罡分析表示,《管理办法》将“贵金属和宝石”除“开采”的全产业链条都涵括在内,上下游从业机构数量极其庞大。

“这一规定实际上大大减轻了从业机构的压力,当前中国的手机移动支付非常发达,现金交易在贵金属和宝石交易中的比例极低。”汪灵罡指出。

王蓬博指出,交易隐蔽性强、价值评估复杂是贵金属和宝石行业特点,将其纳入监管进一步补足可能存在的反洗钱漏洞,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市场秩序。

分级管理报送大额交易

《管理办法》强调,从业机构发现或者有合理理由怀疑客户等与洗钱等犯罪活动相关的,不论所涉资金金额或者资产价值大小,应当按照规定及时提交可疑交易报告。

不过,对于数量庞大的黄金、宝石交易相关门店应该如何报送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中没有进行明确的流程披露。

汪灵罡认为,鉴于“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的数量过于庞杂,大额和可疑交易的报告应通过中国黄金协会、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进行。

具体而言,汪灵罡建议,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应加入相关全国性或者地区性组织,接受行业反洗钱自律管理。人民银行对相关从业机构的洗钱风险开展评估,并进行分级管理。

北京商报记者进一步查询发现,根据此前监管要求,应履行反洗钱义务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券商、信托、期货等。2021年4月,人民银行正式发布的《金融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监督管理办法》中,增加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小贷公司等。

从监管动向来看,反洗钱是金融机构违规的重灾区,也是监管处罚的重点领域。王蓬博指出,当前,洗钱犯罪手段日益隐蔽复杂,不断出台的相关细化行业规定也凸显出监管部门打击洗钱违法活动、维护金融安全稳定的决心。

王蓬博建议,各类被纳入反洗钱义务履行主体的从业机构要呈现更严格的合规要求,需投入更多资源建立健全反洗钱内控制度。同时,应该加强与监管机构的数据共享和信息沟通,利用科技手段提升交易监测和可疑交易识别的准确性与效率。此外,还应该更加注重员工反洗钱培训,强化全员合规意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监管环境。

北京商报记者廖蒙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