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算中心建设热潮与算力供需矛盾探讨
证券时报记者郭博昊江聃
2023年初,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应用的出现驱动智算需求迅速攀升,国内掀起智算中心建设热潮。以DeepSeek为代表的开源模型引发业界对算力需求变革的思考。
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促进算力高质量发展。证券时报记者调研多家行业企业,探寻算力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业内人士认为,算力中心建设仍需探索高效合理新模式。
加力投资与算力服务合同撤单共存。上市公司积极布局智算基础设施建设,多家公司发布算力/智算中心项目的融资公告。同时,上市公司算力服务合同撤单情况增多,部分公告披露终止合作原因在于政策影响和业务环境变化。
多重因素加剧算力供需错配。企业级通用算力中心的利用率低,部分智算中心的GPU利用率不足。部分算力闲置的原因是需求预测偏差和生态不成熟,算力互联互通仍处于建设阶段,智算中心的选址成为影响算力利用率的重要因素。
业界呼吁,对于更好运营智算中心需要“起步即深耕”。实现算力中心商业价值闭环的根本途径,始终在于识别并深耕人工智能的落地场景。广东佛山南海桂城智算中心启动,是地方立足当地产业优势,激活本地产业智能化升级潜能的探索案例。
对于拥有成熟客群的建设方来说,做好应用牵引能极大提高新建智算中心的利用率。应加强现有算力资源整合,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将闲置的算力资源纳入调度网络,实现算力互联互通。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提出到2026年,建立较为完备的算力互联互通标准、标识和规则体系。到2028年,基本实现全国公共算力标准化互联。
大部分受访人士认为,解决算力结构性矛盾,根本要靠创新,包括芯片创新、服务生态的创新。应实施更加精准的政策支持,促进算力供需各方合作,开发更多应用牵引行业发展。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