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稳步推进,成效显现.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稳步推进,效果逐步显现。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1日,自去年11月份《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出台以来,644家上市公司发布市值管理制度或估值提升计划,其中超过四成为国资上市公司。从发布时间来看,95%以上的公司(616家)在今年4月底之前发布了上述制度或计划。
具体来看,20家公司既发布市值管理制度,也发布了估值提升计划;仅发布市值管理制度的公司有426家,仅发布估值提升计划的公司有198家。
市值管理的本质是通过内在价值的持续创造,实现市值的理性回归与稳步提升。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市公司在推进市值管理过程中,要厘清“市值”与“价值”的关系,始终坚持以公司质量提升为核心,避免将市值管理异化为短期炒作或资本操控工具。
龙头公司成领头羊
去年11月15日,证监会发布《市值管理指引》,要求上市公司以提高公司质量为基础,提升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去年12月份,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
此后,部分地方政府发文,加强省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比如今年4月份,安徽省国资委、安徽证监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省属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若干事项的通知》。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陆续发布或更新市值管理制度。发布了市值管理制度的446家公司中,国资上市公司147家,民营上市公司264家。大市值、龙头公司发挥了“领头羊”作用。上述446家公司中,市值在百亿元以上的有228家,占比51.12%;中国石油、宁德时代等22家市值突破千亿元。
上市公司发布的市值管理制度框架基本一致,但是从细节来看,国资公司和民企公司市值管理制度侧重略有不同。
在章俊看来,央国企市值管理侧重“稳预期、强治理”,民企侧重“快反应、提效率”,两者路径各异而目标趋同,均以提升公司投资价值为核心。
国资公司积极参与
《市值管理指引》要求长期破净公司披露估值提升计划。据上市公司公告梳理,今年以来,截至7月1日,发布估值提升计划的218家公司市净率在0.2倍至1.6倍之间。
从内容来看,上市公司的估值提升计划主要是围绕市值管理目标,详细列出公司提高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具体举措。
上述218家公司中,国资上市公司133家,占比61.01%,占比明显高于发布市值管理制度的国资公司占比。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表示,国资上市公司积极提升估值,有利于进一步减少定价偏差,吸引长期资金,提升资本运作能力与市场信心。
“此次政策调整引导上市公司高管团队花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公司价值被低估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郑志刚表示,国资上市公司积极发布实施估值提升计划,一方面可以使国资央企资产定价回到合理水平,更有效地参与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另一方面,通过市值管理来提升估值,也能够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
成效逐步显现
资本市场改革也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提供了基础和便利。在《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发布后,A股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7月1日,今年以来,A股公司披露101单重大资产重组计划,同比增长119.57%,其中,国资上市公司披露28单,同比增长47.36%。
另外,今年国资上市公司回购规模也大幅增长。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7月1日,今年以来,199家国资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回购金额合计269.49亿元,同比增长143.25%。
从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实施效果来看,截至7月1日,644家发力市值管理的公司中,477家最近2个月PE提升,市值管理短期成效显现。
陈雳表示,制度是基础,计划是方向,最终能否持续提升估值,核心在于上市公司能否通过改善治理、提升效率、强化创新等举措切实提升其内在价值和投资吸引力。
市场人士认为,后续上市公司在市值管理过程中,需要严守合规底线。郑志刚表示,在市值管理过程中要顺势而为,利用专业团队,借鉴成熟市场的经验,通过资本运作合理提高估值。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