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双罚”升级:上半年超20人终身禁业

网络 2025-07-10 04:07:51
股市要闻 2025-07-10 04:07:51 阅读

今年上半年,“个人+机构双罚”几乎成为保险业违规处罚的“标配”。《经济参考报》记者梳理发现,责任人受罚涉及警告、罚款、撤销任职资格及不同程度的禁业处罚,其中至少20人被终身禁止进入保险业,多家险企高管集体被“红牌罚下”。

业内人士认为,“双罚”下对违规个人的严肃处罚,彰显了监管问责的深度,也对保险机构完善风控、强化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十余名高管集体“红牌罚下”

集体“红牌罚下”的案例出现在“明天系”保险公司违规案中。旗下三家保险和资管公司12名时任高管,因违法违规行为,集体遭终身禁业。行政处罚信息显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了严厉处罚。

天安人寿方面,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除对天安人寿吊销业务许可证、对相关责任人员警告并罚款共计99万元外,还对王伟、吉喆、张璐终身禁止进入保险业。

华夏久盈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方面,对丁德胜、赵瑜纲、崔勇等责任人员终身禁止进入保险业。

此次遭到“红牌罚下”的多为“天安系”险企公司高管。天安财险方面,郭予丰曾任天安财险董事长,高焕利曾任总裁,均被终身禁止进入保险业。

虚假信息、内控缺失成为高发问题

除总公司高管集体受罚外,今年上半年也有多家险企分支机构负责人、业务人员因违规被不同程度禁业。虚假信息、内控缺失成为高发问题。例如,原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临潼支公司销售人员王勋,因利用保险公司从业人员身份从事违法活动,被终身禁止进入保险业。

除了禁业处罚,保险业收到的500余张监管“罚单”中,保险机构违规案件往往伴随着对多名直接责任人的连带处罚。高频原因主要有提供虚假信息,内部管理不到位,利益输送等。

有业内人士认为,监管机关通过同时处罚机构和责任人,进一步扩大了警示效应。

业务人员遭禁业暴露公司合规风险

除了公司高管,年内也出现了普通业务员因违规行为遭到终身禁业处罚的案例。例如,安诚财险重庆分公司巫山支公司因对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保险标的承保并理赔,被罚款35万元。同时,对时任农险业务员叶茂终身禁止进入保险业。

这成为年内首位由监管机关披露的因农险违规被处终身禁业的违规责任人,安诚财险在农业保险方面的业务“粗糙”程度随之暴露。四川金融监管局今年4月发布的2024年度四川保险公司农业保险经营综合考评工作显示,在13家财险公司中,安诚财险排名“垫底”。

另一起阳光保险前员工遭终身禁业的案例,则牵涉到一桩涉案金额超7000万元的骗贷案件。时任阳光信保事业部许昌第一营业部经理的何庭含,因利用开展保险业务为个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被处以终身禁止进入保险业的处罚。

有业内人士表示,从业者遭终身禁业的案例,警示所有机构必须从制度设计、流程管控到文化建设全方位强化合规意识。(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