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育服务概念股走强 政策助力行业升级

网络 2025-07-10 02:22:27
股市要闻 2025-07-10 02:22:27 阅读

  7月9日,托育服务概念股集体走强,浙江华媒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媒控股”)以涨停价收盘,无锡和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孩子王儿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孩子王”)等多只个股跟涨。

  消息面上,7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发布消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要统筹考虑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和托育实际需求等因素,科学规划,精准供给,加快构建以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为枢纽,以托育机构、社区嵌入式托育、幼儿园托班、用人单位办托、家庭托育点等为网络的“1+N”托育服务体系,提供方便可及、价格可接受、质量有保障的普惠托育服务。2025年,实现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5个,新增普惠性托位66万个。2030年,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支持保障政策基本健全,公建托位数量明显增加,托育服务能力和质量显著提升,家庭托育成本有效降低,基本满足群众普惠托育服务需求。

  中国城市专家智库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林先平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托育市场的核心矛盾在于结构性供给失衡,普惠性托育服务缺口突出,而生育政策调整与家庭育儿观念升级正推动托育需求从“弹性选择”变为“刚性必需”。此次七部门发文的核心价值在于明确“1+N”体系路径,推动多部门协同和存量资源利用,扩大服务覆盖面、降低家庭养育成本,最终实现供需平衡。从产业链视角看,政策将直接拉动托育服务机构的规模化扩张,同时促进上游设施设备、课程研发等配套产业升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良性循环。

  根据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询)最新发布的《2025年中国托育行业消费行为调查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中国0岁到3岁婴幼儿托育市场规模保持稳步增长,预计2025年中国0岁到3岁婴幼儿托育市场规模为1621.3亿元;到2028年,中国0岁到3岁婴幼儿托育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000亿元,达2021.6亿元。

  面对政策红利,多家上市公司已提前布局。例如,浙江华媒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聚焦区域化托育服务,2024年通过子公司持续扩大“华媒一米国”品牌影响力。目前,其子公司在杭州运营2家幼儿园、6家托育园。

  孩子王儿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三扩”战略(扩品类、扩赛道、扩业态)为核心,聚焦“儿童生活馆、非标增长、同城亲子”三大领域,通过AI(人工智能)数智化升级与“爆改计划”优化门店场景,布局健康零食馆、婴童用品馆等细分场景,构建全渠道母婴童服务生态,间接为托育家庭提供配套支持。

  上海悦心健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从产业链上游切入,设立了温州东方悦心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产教融合”模式打造“中职—高职—企业”人才培养链,开设婴幼儿托育、护理等专业,为行业输送专业化保育人才。

  上海爱婴室商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早在2021年便在上海浦东布局托育中心,凭借标准化师资团队与先进早教课程体系,积累了“社区嵌入式托育”的成熟运营经验。

  林先平认为,上市公司布局托育领域,既是响应政策,也是推动行业升级的关键力量,可加速托育服务从“小众化”向“普惠化”渗透。未来行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具备核心竞争力,如技术优势、品牌影响力、服务口碑的企业将在行业分化中占据主导地位。

  众和昆仑(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柏文喜认为,托育服务行业将呈现三大趋势:一是专业化与规范化,政策推动下行业标准将逐步完善,机构服务质量成为核心竞争力;二是多元化布局,社区嵌入式托育、用人单位办托等模式将加速落地,满足不同场景需求;三是科技赋能,AI与数字化技术将更多应用于托育服务,提升服务效率与个性化水平。

  柏文喜同时提醒,尽管政策利好显著,但当前相关上市公司业务布局深度不一,业务对业绩的实际贡献存在不确定性。随着政策落地与市场发展,行业竞争格局将逐步清晰,投资者需持续关注企业实际运营能力与市场适应力。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