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盘整海洋经济掀涨停潮 科技板块仍是结构性主线
7月2日,A股市场呈现盘整格局,沪指全天在平盘点位附近窄幅波动。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3454.79点,跌0.09%;深证成指报10412.63点,跌0.61%;创业板指报2123.72点,跌1.13%。沪深两市合计成交13769亿元,较前一日缩量约900亿元。
海洋经济概念掀涨停潮
6月中旬以来,A股新经济题材呈现轮动走强态势,潮玩零售、创新药、AI算力等板块均有所表现。昨日,在消息面的提振下,海洋经济概念成为盘面最强热点,截至收盘,深水海纳、冰山冷热、獐子岛、神开股份、开创国际、亚星锚链等十余只相关个股收获涨停。
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举行,研究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问题。会议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发展海洋经济。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并将“深海科技”首次列入国家未来产业发展重点。今年6月,上海市发布《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征求意见稿)》,提出建设世界级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构建具有全球引领力的世界级船海集团。
国金证券分析认为,近年来,中国海洋经济发展迅速。上海、广东、青岛、漳州等地相继加大对海洋经济的支持力度,推动海洋新能源、深海科技、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并出台相关政策。其中,海洋传统产业保持稳步增长,海洋渔业现代化、海洋油气开采、船舶制造等行业持续推进。同时,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电力等新兴产业快速崛起,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在天风证券策略首席吴开达看来,作为海洋强国的核心标志,海洋科技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海洋资源开发的深度。在海洋强国框架下,深海科技已成为关键支柱,其产业链主要涵盖三大领域:深海材料研发、深海装备制造、深海数智化应用。
具体来看,深海材料是深海科技发展基础,主要包括结构材料和浮力材料,建议关注特种钢材、钛合金、高分子材料等相关领域;深海开发需要深海水下技术装备发展作支撑,建议关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装备配件和海洋观测仪器等相关领域;海洋数字化、智能化是深海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建议关注海底数据中心、海洋大数据、海洋通信等领域。
科技板块仍是结构性主线
近期,A股新科技、新消费主线热度持续上升,带动资金交易情绪有所回暖,沪深两市成交额持续处于今年以来均值上方。此外,新热点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上半年“银行+小微盘股”持续领涨的格局,市场总体处于新旧热点转换的局面。
国泰海通策略团队判断,7月A股市场仍有上升空间。该团队表示,2025年中国股市估值逻辑在内不在外,根本动力来自中国产业创新的不断涌现与股市贴现率的系统性降低,推动增量资金入市。近期外部局势缓和,更强化了内部确定性逻辑的延展。
国泰海通认为,今年以来,国防科技振奋人心,DeepSeek横空出世,消费层面“苏超”、LABUBU等文化潮流出圈,中国持续耕耘的“供给创新”正在推动“需求创造”。宏观政策在托住传统行业的同时支持消费与创新,商业机会与经济预期出现积极转变。投资上,应更多聚焦结构性表现,淡化指数、重视成长。
华泰证券策略团队表示,6月以来,市场风险偏好修复,成长资产更受资金青睐。反映在盘面上,创业板指、中证1000等指数表现较优,而前期火热的高股息板块整体表现一般。
华泰证券认为,虽然中长期仍具备配置价值,但短期内高股息板块相对收益或进入压力期。一方面,年报分红期结束,市场进入半年报业绩交易阶段,相比于股息率,市场当前或更关注景气因子;另一方面,成长资产走强的逻辑仍在,成长风格公司相比价值风格公司的业绩剪刀差走扩,这一趋势在今年半年报中可能延续。此外,逆势资金托底、交易资金活跃同样会对市场风险偏好形成支撑。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