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杭州人形机器人大会:行业热议与挑战并存

网络 2025-06-25 21:52:18
期货学院 2025-06-25 21:52:18 阅读

  “我们既要有耐心,同时又要冷静,还要有充分的信心,人形机器人应用真正走向千家万户,这不会在特别短的时间内实现,但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在近日举行的2025杭州人形机器人大会间隙,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机器人研究院院长朱世强教授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如是表示。

  就在本月,业内大热的杭州宇树科技完成C轮融资交割,由多家知名资本共同领投。这家独角兽至今已完成9轮融资,引发外界对于该公司IPO的猜测。

  同时,具身智能领域头部企业智元机器人完成B+轮融资,成立至今两年半不到的时间内,已完成10轮融资,估值达150亿元。

  投资方、产业界对人形机器人的关注,在近两年热度空前。但朱世强提出,机器人的社会之“热”和行业之“难”当下存在鲜明反差。

  “无论是发展机器人技术,还是发展机器人产业,都还是相当难的一件事情。”其强调。

  2025杭州人形机器人大会现场,大量观众站在入口处。图澎湃新闻记者贺梨萍

  人形机器人刚刚起步,或还将经历若干次震荡

  朱世强谈到,尽管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但截至2024年,全球机器人的产值大约为660亿美元,和手机、PC机甚至电视机的产值相比,机器人的体量目前仍存在着数量级的差异。

  从技术与产业发展耦合规律看,目前技术人产业正处于爆发前夕,而具体细分到人形机器人,朱世强称,其个人的基本判断是,“处于刚刚起步,可能未来还要经过若干次震荡,然后再往上发展的这样一个阶段。”

  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机器人研究院院长朱世强教授主旨演讲。图澎湃新闻记者贺梨萍

  朱世强以当天在2025杭州国际人形机器人与机器人技术展览会上展示的产品为例对澎湃新闻记者坦言,可以看得到,离我们心目当中想要的那种真正的人形机器人,差距很远。

  朱世强个人的逛展体验是,“内容主要涉及前端配件等,后端这块基本上没有。”

  他希望展会明年能设置场景应用专馆,“大家都来挑战,迭代之后最终会慢慢走向成熟。”其提到,外界也非常期待人形机器人在场景应用上的实质性突破。

  需冷静看到技术瓶颈,否则“热闹的东西”无法走向应用

  在当天大会现场,朱世强也总结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还需要解决的六大体系性问题。

  第一是技术的核心突破。这部分主要分为两方面,首先是机器人的驱动方式相比人体都大为逊色,低效、复杂、高成本是目前机器人本体的一大困境。其次是更重要的“智能”,机器人需要准确理解物理场景。

  朱世强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进一步提到,机器人实现价值就要去解决实际问题,就目前而言,恰恰场景智能是全球范围内的最大难题。

  “这个技术瓶颈如果不突破,实际上很多现在看上去热热闹闹的东西,很难走向应用。”其强调。

  第二是要解决行业发展过程中有效应用培育的问题。朱世强同样谈到两方面,一是在用户层面,大部分用户对新产品缺少容错耐心,二是在企业层面,很多机器人企业对应用场景不熟悉,产品无法适应场景的真实需求。

  其个人的观点是,“最好的模式是机器人企业与用户成为利益共同体,而非单纯的甲方乙方”。

  第三是要构建更好的产业生态。“机器人产业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体系,目前而言我们的生态体系虽然丰富,但是在整合形成合力的这一块,我觉得总体还是不够的。”

  他认为,国家和政府层面的推动将助力行业在接下来较快较好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在同期举行的首届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接会上,浙江省经信厅总工程师李永伟即介绍了国家对未来产业的总体布局,浙江省把人形机器人作为未来产业主赛道的系统谋划。

  链接会现场,6个重磅项目签约,涵盖中试基地建设、整机及核心零部件研发、人形机器人生产等领域。

  朱世强强调的第四点是人才体系的合理建设。他表示,机器人是涉及学科、技术领域最多最复杂的智能体系,如何构建一支功能齐全的多元化人才队伍是每家企业的核心课题。

  第五是产品成本的有效降低。具体来看,机器人研发环节涉及多领域前沿技术,研发成本居高不下,算力、机械、电子等方面的投入巨大;生产流程复杂,导致生产效率受限;产品的复杂性和用户个性化需求多样,短时间内无法通过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

  “目前的机器人总体上成本是比较高的,如果要进入千家万户,那么这个成本还需要大大地降低。”

  第六则是行业资本的有效投入。“机器人产业总体来说是技术密集、资本密集,投入很大,而且周期很长。”朱世强称,常规的短时间投入、马上要退出的资本在机器人这个领域里面是熬不住的,资本需从题材型投资转为技术型投资,理性地转向有真正核心技术的企业。

  其同时呼吁,机器人创业企业从初创、成长到成熟需要较长的培育周期,行业内亟须面向机器人产业的专项基金。

  2025杭州国际人形机器人与机器人技术展览会,特斯拉、杭州六小龙、阿里云、卓益得等企业参展,覆盖浙江、江苏、上海、广东、山东、北京、深圳等18个省市共232家企业。

  曾经的风云企业从先驱变成“先烈”,有何启示?

  “目前具体的一些项目,谁家一定好,谁家一定不好,这会有很多偶然性,但可以预测,未来的波折是必然的事情。其中也一定会有胜出者,也会有淘汰者。”朱世强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从行业内的角度来看,一定要冷静地看到目前存在的问题,而未来成败的关键或取决于如何去把握产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核心要素。

  朱世强在上述大会现场最后也提及多家全球机器人领域的明星公司和产品。

  这些曾经的风云企业均已从“先驱”变成了“先烈”,这些为行业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公司又为当下大热的赛道留下什么经验和教训?

  朱世强称各人或有不同见解,他的总结则是,第一,机器人技术绝非单一门类的技术,特别是人形机器人,还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突破,“单项技术很领先,但这个产品未必是最优的一个产品,对于每个机器人从业者来讲,要对技术的复杂性要有充足的认知。”很多企业只讲技术故事,但忽略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实际上在讲技术故事的时候可能融到了很多钱,但是因为讲不出实用解决问题,最后走向了失败。”

  其同时还提及,绝大部分的机构都无法满足机器人技术的人才团队需求;没有业绩光靠资本终究难以为继。

  朱世强还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对于当下大量人形机器人赛道相关企业的涌现和资本的追逐,他并不太喜欢用“泡沫”来形容。“这个方向肯定是对的,但是现在离我们的期望还有点远,看上去感觉像是在说故事,但事实上这是业内在努力,我更愿意这么去理解,这是必经的路,绕不开。”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