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低位运行:国内外因素与结构性涨价亮点解析

网络 2025-07-10 07:41:54
市场资讯 2025-07-10 07:41:54 阅读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物价数据,6月份CPI同比上涨0.1%,实现由负转正。食品价格同比降幅收窄,非食品价格略有上升,燃油、工业消费品价格上升。6月份PPI同比下降3.6%,降幅扩大,生活资料价格走势好于生产资料价格。上半年整体物价水平偏低,CPI平均同比-0.1%,PPI平均同比-2.9%。物价低位运行是国内外诸多因素共同结果。物价水平低位运行充分表明我国强大的供给保障能力,同时也反映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一些结构性特征。

  外因之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走低,形成输入性价格下降压力。全球经济放缓,叠加能源、矿产开采量上升,推动工业初级产品和大宗商品价格走低。我国深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的影响,这一输入性因素拉低了国内物价水平,但也对国内相关产业造成了冲击。

  外因之二,一些经济体逆全球化思潮与美国所谓“对等关税”。逆全球化思潮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一些经济体贸易政策趋于保守,使得外需市场变得更加难以预测。我国大量出口产业面临压力和挑战,使得相关产业价格下降。部分产业出口转内销,带来新的物价下行挑战。

  内因之一,能源结构转型步伐加快,绿电增加带动能源价格下降。我国积极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清洁能源的发展。绿电在能源供应中的占比不断提升,带动了能源价格下降。同时,绿电对火电的替代作用增强,使得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同比大幅下降。

  内因之二,部分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产品价格形成压制。特别是在制造业部分领域,产品同质化较为显著,容易出现价格战。解决产能过剩和同质化竞争问题,对于提升产品质量、改善企业盈利状况、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物价水平整体低位运行的大背景下,上半年物价数据也表现出一些值得关注的结构性涨价亮点。这些亮点主要集中在政策重点支持的领域,显示出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共同作用下,部分行业价格走势的积极变化。

  一是我国大力整治“内卷式竞争”,加快落后产能的退出,有效缓解了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相关行业价格降幅收窄。特别是在汽车制造、光伏设备、锂电池制造等行业,价格降幅开始收窄,甚至部分产品价格出现企稳回升的趋势。

  二是提振消费政策加力扩围,促进部分消费品行业价格回升。为了提振消费市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带动相关产品价格回升,尤其是工艺美术品、体育用品、智能消费品等价格涨势明显。

  三是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政策导向下,与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相关的高技术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拓展,高技术行业的产品价格也呈现出同比上涨的趋势。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