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电力负荷达14.65亿千瓦 迎峰度夏保供密码解析

网络 2025-07-10 06:59:17
市场资讯 2025-07-10 06:59:17 阅读

  7月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到14.65亿千瓦。这个数字,比去年同期高出1.5亿千瓦,较今年6月底上升2亿千瓦,相当于同时点亮146.5亿盏100瓦的灯泡。面对用电负荷大幅攀升的挑战,目前全国电力供应总体平稳有序,不仅人民群众清凉度夏电力需求得到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用电也获得强力支撑。电力迎峰度夏大考背后,藏着什么保供密码?

  高温是电力需求增长的首要推手。入夏以来,全国多地出现高温闷热天气,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等省份电网负荷创历史新高。炎炎烈日下,空调制冷负荷成为拉动电力负荷攀升的“主力军”。这种因高温催生的用电需求具有刚性,只要高温持续,制冷用电就必不可少,给电力供应带来严峻挑战。据中国气象局预测,未来一段时间,黄淮、江汉、江南等地将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预计华东、华中地区电力负荷还将不断攀升,带动全国电力负荷持续增长。峰值负荷的不确定性加大了保供难度。

  经济热度是深层次原因。今年以来,我国经济顶住外部压力实现良好开局,生产供给较快增长,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服务业消费持续释放。数据中心的算力需求、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夜间经济的用电需求……在经济持续增长拉动下,各地电力负荷不断攀升。

  面对历史性峰值,我国电力系统表现堪称稳健。14.65亿千瓦负荷下,全国未出现大面积停电,民生用电未受影响,工业生产未因缺电停摆。这份“总体平稳有序”的答卷,源于系统性、精细化的保供逻辑。

  看源头保障,主力电源稳发满发,新能源应发尽发。火力发电作为“压舱石”,在迎峰度夏前已完成全面检修,全国统调电厂存煤充足。水电企业精准预测来水,通过科学优化调度和水资源高效利用,将汛期来水转化为清洁电力。核电机组连续满功率运行,为沿海地区提供稳定电力。新能源场站抢抓风光资源时段,全力争发绿电。发电侧“粮草充足”就是保供的最大底气,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6.1亿千瓦,同比增长18.8%。

  看网络优化,跨省跨区互济打破“地域孤岛”。从西电东送到北电南送,从特高压工程到智能电网,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电力系统。今年甘肃送山东、新疆送重庆等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建成投运,这个系统还在不断成长。在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供电部门充分利用我国大电网资源配置优势,通过先进智能调度系统,实时掌握电力供需动态,精准调配电力资源。这种“全国一盘棋”的调度模式,让电力资源从“丰水区”流向“负荷中心”,有效化解了区域不平衡矛盾。

  看精细调控,从“刚性供应”到“柔性响应”。迎峰度夏不再是简单多发电,消费侧也成为重要电力“资源池”。在江苏,虚拟电厂平台聚合庞大工商业用户,通过需求响应机制引导用户在用电高峰时段主动减产,换取即时奖励;在浙江,负荷智能调控系统覆盖海量空调机组,当电网压力过大时,可自动上调温度,既保障舒适度又降低用电需求。这些柔性调节手段,为电力供需平衡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迎峰度夏是对国家能源供应保障体系和应急管理能力的一次全方位检验。此前,受突发高温影响,西班牙、葡萄牙出现大面积停电事故;近日,意大利主要城市在高温炙烤中供电中断。创纪录的电力负荷下,我国依然能保持总体平稳有序供电,有力证明了能源保供体系的强大韧性,也展现出我国面对复杂挑战时的统筹协调能力和制度优势。

  保供电就是保增长、保就业、保大局稳定。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大背景下,未来电力迎峰度夏形势更加复杂,如何提升清洁能源消纳能力?如何通过市场化改革引导用户错峰用电?如何推广节能技术降低单位GDP电耗?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推动我国能源体系向更安全、更清洁、更智能、更高效的方向演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