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上半年违规处罚“双罚”成标配,多人被终身禁业

网络 2025-07-10 04:19:31
市场资讯 2025-07-10 04:19:31 阅读

今年上半年,“个人+机构双罚”几乎成为保险业违规处罚的“标配”。《经济参考报》记者梳理发现,上半年金融监管机关对保险业进行了500余次处罚,至少20人被终身禁止进入保险业,多家险企高管集体被“红牌罚下”。

业内人士认为,“双罚”彰显了监管问责的深度,也对保险机构完善风控、强化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十余名高管集体“红牌罚下”

集体“红牌罚下”的案例出现在“明天系”保险公司违规案中。旗下三家保险和资管公司12名时任高管,因存在向关联方输送利益等违法违规行为,集体遭终身禁业。

具体来看,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对天安财险、天安人寿、华夏久盈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等进行了处罚,多名责任人员被终身禁止进入保险业。

虚假信息、内控缺失成为高发问题

除总公司高管集体受罚外,今年上半年也有多家险企分支机构负责人、业务人员因违规被不同程度禁业。虚假信息、内控缺失成为高发问题。

例如,原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临潼支公司销售人员王勋,因利用保险公司从业人员身份从事违法活动,被终身禁止进入保险业。

业务人员遭禁业暴露公司合规风险

除了公司高管,年内也出现了普通业务员因违规行为遭到终身禁业处罚的案例。安诚财险重庆分公司巫山支公司因对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保险标的承保并理赔,被罚款35万元。同时,对时任农险业务员叶茂终身禁止进入保险业。

另一起阳光保险前员工遭终身禁业的案例,则牵涉到一桩涉案金额超7000万元的骗贷案件。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许昌监管分局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表显示,时任阳光信保事业部许昌第一营业部经理的何庭含,因利用开展保险业务为个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被处以终身禁止进入保险业的处罚。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