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能源转型:挑战与中国经验
东盟地区人口超6亿,GDP约3.8万亿美元,近年来成为全球经济增长较稳定地区之一,能源需求持续上升。日前,东盟及各成员国能源政策负责人代表团到访中国,东盟能源中心执行主任达伍德表示,东盟在能源转型中面临多重挑战,需学习中国经验加速能源脱碳。
达伍德称,东盟国家已提出碳中和目标,但面临融资瓶颈,到2050年,仅电力部门每年就需要约1900亿美元投资经费。中国已是全球清洁能源制造主导国家,东盟可加强与中国合作。东盟电网互联(ASEAN PGI)计划宏大,到2050年投资额可能高达7000亿美元,有助于解决能源短缺和供应不稳定问题。
储能技术被视为东盟下一个最佳技术,能存储“间歇性可再生能源”,提供稳定能源供应。绿氢前景广阔,但成本可能较高,眼下最紧迫的是储能。东盟国家推出多种政策鼓励外国直接投资,尤其是来自中国的投资,如菲律宾的“有竞争力的可再生能源区”和马来西亚的绿色投资税收抵免等。
达伍德认为,合资企业是加强中国—东盟新能源产业合作的最佳模式,能整合资源与专业知识,实现互利共赢。东盟需加速脱碳进程,明确资金缺口、融资挑战等问题,携手共进,通过合作解决能源安全、能源转型问题,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经济繁荣、环境清洁的世界。(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