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主动权益基金跑赢被动指数,投资优势凸显

网络 2025-07-10 09:46:25
基金 2025-07-10 09:46:25 阅读

  在港股和北交所等行情带动下,截至7月9日,年内主动权益基金大幅跑赢了被动指数基金。其中,业绩最好的主动权益基金,年内收益率接近100%,与收益率最高的指数基金拉开了近34个百分点。无论是单只产品业绩排名还是整体平均业绩对比,主动权益基金均呈现出了优于被动指数基金的投资优势。

  基金业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分析称,这是基于医药等行情启动之下基金经理在选股上发挥出了主观能动性。但这并不意味着被动指数基金没有投资优势。下半年的市场机会也并不局限于创新药,科技、红利、新消费等领域都具备投资机会。

  主动权益基金霸榜

  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7月9日,全市场权益型基金今年以来业绩排名前十(以初始基金为统计对象)的,均为主动权益产品,以港股、医药、北交所这三类主题产品为主。其中,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以98.16%的业绩排名第一。紧跟其后的是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81.45%)、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80.95%)等。

  排名第六到第十的,有重仓港股的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A(76.37%),以及重仓医药股的华安医药生物A(75.44%)等。排名第十一到二十的10只产品,有6只为主动权益基金,其余4只为ETF产品。其中,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年内收益率为64.26%,位列第15名。

  需要指出的是,主动基金业绩超越被动指数基金的情况,并非个例。根据Wind统计,截至7月9日,普通股票基金年内平均收益率为9.06%(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3.80%),偏股混合基金年内平均收益率为8.69%。另一方面,股票型指数基金年内平均收益率为6.29%。

  主动权益基金优势凸显并不否定被动指数基金

  谈及主动权益基金年内业绩优势时,基金业内人士认为与多方因素有关,既有行情因素,也有基金业的行业因素。华南一家中小公募高管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年内主动权益基金是领先被动基金的。从行情层面讲,年内医药和港股等方面迎来了上涨行情,主动产品的基金经理在选股上发挥出了主观能动性。

  实际上,并非所有医药基金都在年内实现正收益。根据Wind统计,截至7月9日,全市场有85只医药主题基金年内收益率不足10%,其中有18只基金为负收益。北京一位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年内涨幅显著的主动权益基金,大多是医药、北交所等主题型产品。但如果将视野扩展到整体主动权益基金,则会发现红利、周期等均衡配置基金,同样也收益显著。

  以红利基金为例,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9日,全市场约有25只红利主题基金年内实现了两位数收益。富国港股通红利精选A年内回报率为22.72%,和7.56%的比较基准收益率相比实现了15.16%的超额收益。

  但是,主动权益基金的优势凸显,并不意味着被动指数基金没有优势。在前述基金经理看来,一个健康发展的基金市场,应该是多元化的,不同产品和不同主体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

  下半年医药、红利、科技都会有机会

  和上述分析类似,基金投研对下半年市场机会的预判,也并没有局限于医药等热门领域,而是遵循自上而下思路全面展开。中欧基金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展望下半年,国内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将助力经济实现温和复苏。随着货币宽松政策逐步落地,流动性也将进一步宽松,为A股和港股提供有力支撑,预计市场将呈现震荡上行的趋势。

  在布局思路上,中欧基金表示多个领域会展现出潜力。科技方面,AI应用、具身智能等细分赛道前景广阔;新消费的国产替代机遇持续增强;周期红利品种在利率下行环境下吸引力进一步提升;农业相关题材也将随着养殖存栏的增长迎来修复。

  平安医药精选的基金经理周思聪表示,下半年的投资主线预计还将围绕成长性行业,优质的科技资产、新兴消费行业都值得关注,预计成长风格还将继续占优。她认为,创新药仍是医药行业的核心主线。

  摩根士丹利基金则表示,接下来A股市场仍将沿着“中国制造”主线演绎,继续看好科技成长、中国制造、新消费等方向。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原标题:年内最高收益近100%!主动权益基金投资优势凸显)

(责任编辑:73)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