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逾710只基金增聘经理,公募行业加速团队化转型
从“造星”到“造团队”,公募行业的转型已进入深水区。今年以来,公募基金产品增聘基金经理动作密集,截至7月7日,年内至少有逾710只公募产品增聘基金经理,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市场一度将增聘视为“原经理离职前兆”,但业内人士指出,这一现象本质是基金团队动态优化的常规操作。基金经理“以老带新”、原基金经理“减负”、优势互补等,都是增聘的重要因素。
随着单一经理“明星效应”弱化,“双管一”“多管一”共管模式渐成常态,公募行业正加速向“团队平台化”转型。目前,超四分之一基金已采用“共管”模式,新生代基金经理数量与影响力显著提升。
尤其在近年震荡行情下,业绩印证了新生力量在崛起,如年内排名前10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中,有半数产品基金经理“上岗时间”不足3年。但新生代经理也存在持仓行业集中度较高等问题,业绩可持续性需更长时间观察。
“共管”或渐成趋势
今年以来,公募产品增聘动作频繁,如中欧医疗健康增聘赵磊与葛兰共管,百亿基金经理冯波管理的产品也增聘了共管基金经理。业内人士称,增聘核心逻辑是团队能力动态优化,而非“风险预警”。
行业团队化转型提速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7日,全市场共有1.29万只基金产品,有3307只产品由两位及以上基金经理共同管理,占比达25.61%。政策推动下,基金公司加速向投研平台化转型,主动淡化个体明星效应。
目前,公募基金经理总人数已突破4000人,新生代基金经理数量已超全行业三分之一。事实上,新生代基金经理的崛起已在业绩端显现,如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等基金经理任职年限不足一年,却取得了优异成绩。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原标题:年内逾710只基金增聘经理,新生代基金经理加速接棒)
(责任编辑:73)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