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IPO现场检查:严把入口关,严守质量门
□ 在12家被抽查的拟IPO企业中,有11家企业的IPO申请是在今年6月获得受理的,仅长裕集团的IPO申请在5月获得受理
□ 这12家企业分别计划在沪深交易所上市。从申报板块的分布情况看,沪市主板、深市主板各有3家,科创板、创业板分别有5家、1家
□ 从拟募资金额看,有3家拟IPO企业首发募资额超过20亿元,另9家企业拟募资额均低于20亿元
随着一批企业6月扎堆申报IPO,中国证券业协会(下称“中证协”)启动今年第二批首发企业现场检查。
近日,中证协官网披露了2025年第二批首发企业现场检查抽查名单,长裕集团、易思维、田园生化等12家拟IPO企业将被抽查。加上今年首批抽中的2家,2025年以来共计14家拟IPO企业被抽中现场检查,远超2024年全年的4家。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程凤朝向记者表示,从新“国九条”发布到“1+6”政策措施推出,可以看出监管层对IPO的态度已经从“扩容”转向“提质”。此次现场检查抽查数量明显增加,反映了注册制下审核理念的深化与监管重心的动态调整。
12家企业面临IPO现场检查
根据2025年第二批首发企业现场检查抽查名单,共有12家拟IPO企业被抽中现场检查,分别是长裕集团、易思维、恒运昌、芯密科技、埃泰克、田园生化、振石股份、康瑞新材、未来材料、电科蓝天、慧谷新材、惠科股份。
记者梳理发现,这12家首发企业分别计划在沪深交易所上市。从申报板块的分布情况看,沪市主板、深市主板各有3家,科创板、创业板分别有5家、1家。就审核状态看,目前,7家企业处于IPO已受理状态,另5家已收到交易所首轮问询函。
在融资方面,12家被抽查企业中,深市主板IPO企业惠科股份拟募资额最高,计划通过此次IPO募资85亿元。除了惠科股份之外,另有2家拟IPO企业首发募资额超过20亿元,为振石股份、未来材料,分别拟募资39.81亿元、24.46亿元。而长裕集团、易思维等9家企业拟募资额均低于20亿元。
从盈利能力来看,有2家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在5亿元以上。其中,拟募资额最高的惠科股份的业绩表现最为亮眼。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3.1亿元、33.39亿元。其次为振石股份,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44.39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6.08亿元。
程凤朝表示,监管部门多次强调“严把入口关”,现场检查恰恰是识别财务真实性、业务合规性和内控有效性的关键环节。监管部门通过增加检查比例,实际上是在释放一个明确信号,即把好“入口关”、严守“质量门”。
监管严惩IPO“带病闯关”
一直以来,现场检查是中国证监会重要的监管执法手段之一,也是IPO书面审核的延伸和补充。此前,不少拟IPO公司在被抽中现场检查后出现“一查就撤”现象。对此,沪深交易所曾明确表示,对于现场检查进场前撤回的IPO项目,如发现存在涉嫌财务造假、虚假陈述等违法违规问题的,保荐机构、发行人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绝不能“一撤了之”,也绝不允许“带病闯关”。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25年以来,沪深交易所共计对10家IPO“撤单”企业及相应机构作出纪律处分决定。“一案四罚”的现象也逐渐增多。其中,在对国宏工具、迪嘉药业、中鼎恒盛这3家IPO“撤单”企业的监管处罚中,除了发行人外,相关保荐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均被处罚。
“近年来,A股面临一些问题,例如部分拟上市企业存在‘带病闯关’、信息披露不充分等问题,引发投资者担忧。现场检查可能也兼具‘倒查中介责任’与‘加强全过程监管’的意图,有助于倒逼中介机构提升执业质量,促使各方回归本源。”程凤朝表示。
总体来看,上述10家被处罚的拟IPO公司主要存在信息披露准确性、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有效性、会计处理恰当性等问题。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