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盈利企业上市迎来新机遇,但批量上市与港股回A短期难实现
随着创业板第三套标准、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的开闸与扩容,未盈利企业上市迎来春天。
截至6月29日,近半月以来已经有4家未盈利企业IPO申请获受理,包括冲刺创业板的大普微,以及计划科创板上市的视涯科技、兆芯集成、上海超硅。
那么,此阶段是否会涌现大批未盈利企业上市?原计划冲刺港股上市的未盈利企业会否组团回A?在受访投行资深人士们看来,答案大概率是否定的。
一方面,尽管未盈利企业上市的大门已经敞开,但标准依然很高。另一方面,选择港交所上市的未盈利企业,大部分看重港股IPO的“确定性”。
半月内4家获受理
6月27日,大普微首发上市申请获深交所受理,成为2025年创业板首家获受理的未盈利企业。
根据Wind数据,截至6月29日,正在排队的未盈利企业共14家。
从受理日期来看,半数(7家)受理时间为2023年“827新政”以前。在2023年7月至2024年10月的15个月内,没有一家未盈利企业被受理。

2025年6月18日,证监会主席吴清明确表示支持未盈利企业上市,科创板“1+6”新政出台,创业板同步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
截至6月29日,6月中旬以来获得受理的项目达到4个。
不会批量上市
未盈利企业上市的大门已经敞开,后续是否会有大批未盈利企业上市?
在受访保代们看来,新获受理、上市的未盈利企业自然会有所增加,但大批未盈利企业上市短期并不现实。
从6月以来新获受理的4家企业来看,的确如此,其均为半导体行业企业,并且是各自细分领域的龙头。
进一步观察发现,4家企业中大普微业绩表现最佳。其虽然尚未盈利,但净利于2024年获得实质性改善。
大普微IPO受理板块为创业板,目前创业板利润要求为6000万元。若能按此业绩提升速度,大普微有望很快超越创业板净利基准线。
兆芯集成、上海超硅业绩表现则相对较差,净利亏损仍在扩大,但二者具有两大共性特点——科研投入逐年增加,自成立以来便背负着打破国际巨头垄断的使命。
“对于科技属性不够‘硬’的未盈利企业,建议不要浪费时间备战A股IPO。”受访保代表示。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6月18日出台的科创板“1+6”新政,允许计划登陆科创板的优质科技企业采用IPO预先审阅机制。
根据受访保代分析,计划科创板上市的未盈利企业,大概率都会申请适用IPO预先审阅机制。
“目前,我们团队没有明确符合科创板第五套标准或创业板第三套标准的储备项目。不过,接下来,我们会与监管沟通,把握尺度。”有头部券商投行保代告诉记者。
港股未盈利企业会否回A?
值得关注的是,此前已有不少未盈利企业选择境外上市,尤其是香港上市。
仅以2025年以来递表港交所的未盈利企业来看,其中6家曾经在A股IPO败北。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的重启与扩容,6家企业中除了五一世界以外,均符合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的行业要求。
随着未盈利企业上市“开闸”,计划港交所IPO的未盈利企业会否选择回归A股?
根据受访保代分析,短期来看可能性并不大。其表示,追求上市的“确定性”,是诸多冲刺港股IPO企业的共同特征。
“第一只‘螃蟹’还没出现,大家比较谨慎,不敢轻易行动。”受访投行资深人士表示。
另有投行人士认为,对于已经走上港股IPO之路的未盈利企业来说,不如先继续港股IPO进程,后续港股上市以后再考虑回归A股。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