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工业落地:智元A2-W引领产业变革
把一个箱子从A点转运到B点,人可能只需搬起、放下,但对具身机器人而言,这涉及目标识别、轨迹规划等一系列复杂程序。具身智能进厂“实训”风已刮近两年,其在工厂能胜任何种工作,背后的“经济账”能否算得过来?
7月9日,智元机器人联合富临精工、安努智能举行全球首次通用具身机器人工业现场常态化直播。上证报记者走进富临精工工厂,实探智元A2-W“上岗”情况。
“智元A2-W在富临工厂实现常态化作业、规模化使用,真正创造了产业价值。”富临精工副董事长李鹏程评价道。
搬运场景节拍约为40秒

走进工厂,便能看到智元A2-W忙碌身影。面对料箱,A2-W迅速下移上半身,伸出双臂,将料箱稳稳搬起并放在托盘上。直播中,A2-W成功完成两班制、单班搬运800余个周转箱的任务,3小时零失误。
“A2-W超出我的期望,它有纠错能力和抗干扰能力,面对异常情况可不中断,连续作业。”富临精工工程中心主任邓扬评价道。
此前富临精工转运主要靠人力,劳动强度大且频次高。具身机器人在准确度上更具优势,可通过扫码识别物体保证成功率。不过,与工人相比,机器人工作效率还有待提升,A2-W在搬运场景节拍约为40秒,人的节拍在30秒—35秒。
具身智能落地的“不可能三角”
提及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落地,绕不开的问题是已有成熟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用武之地”何在?智元机器人通用业务部总裁王闯表示,具身智能有“不可能三角”:泛化性、节拍与成功率。但行业探索不能因此却步,而是要“沿途下蛋”。智元第一步是约束泛化性,聚焦转运场景。
王闯透露,今年4月A2-W在实验室测转运成功率达99.9%,去年只有60%左右。选择转运场景,是因为上下料箱是相对合适的落地场景,且具身智能面对突发异常情况“搞得定”,培训成本也更低。
产业协同助推“技术可行”走向“经济可行”
从产业链分工看,具身智能行业可划分为本体、算法、数据三个核心环节。智元机器人、富临精工、安努智能此次合作中,智元主要在本体和算法领域提供支撑,安努智能负责收集实际场景数据,富临精工开放场景。
富临精工在产业链分工中,不仅是使用机器人的用户,更是产业生态的积极参与者。以A2-W为例,富临精工在2024年进行了4轮关节迭代,性能提升一倍有余。应用A2-W预计三年内可以“回本”,未来降本后综合成本优势将更显著。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