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重”项目新进展:基建投资有望提速,稳投资政策加力

网络 2025-07-03 22:20:54
市场资讯 2025-07-03 22:20:54 阅读

作为今年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迎来新进展。国家发改委近日安排超3000亿元支持2025年第三批“两重”建设项目,至此,今年8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已全部下达完毕。

近期,交通运输部、水利部等部门也通报了一批重大工程项目进展。前五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2万亿元,水利建设投资达4089.7亿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正协同发力,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券等早发行早使用,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也在加紧谋划。

业内分析,重大项目对于投资平稳增长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第一财经整理发现,大部分机构预计,全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有望扩大至6%,继续发挥托底经济作用。

“两重”项目清单全部下达

去年以来,有关部门持续推动落实“两重”、“两新”(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成为今年扩大内需、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重要政策举措。

国家发改委7月2日表示,“硬投资”方面,2025年“两重”建设共安排8000亿元支持1459个项目,涉及长江流域生态修复、长江沿线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

(今年1至6月,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累计运输货物74.6万标箱,同比增长76.9%。图片来源:新华社)

“软建设”方面,在重点领域加快推出一批改革创新举措,包括优化长江沿线铁路投融资模式等。

重大项目对于投资平稳增长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5月份,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6.5%。

随着一大批“两重”项目开工投产,在稳定经济运行、优化产业结构、保障国家安全、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所副所长盛磊表示,“两重”建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把握发展主动权的重要抓手。

盛磊分析,一方面,锚定长远目标,自上而下安排,集中力量支持了一批发展急需、常规手段解决不了、多年想办而未能办、需要中央层面推动的大事;另一方面,坚持软硬结合,持续补短板、夯基础、利长远,将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项目资金从哪儿来

交通运输部、水利部等部门近期通报了一批重大工程项目进展。

交通重大工程是扩内需、稳增长、促就业的重要领域之一。今年以来,全国交通工程建设高效推进。1至5月,全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2万亿元。

水利部6月3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全国水利建设投资达4089.7亿元,继续保持高投资水平。

为给重大项目建设提供充足资金,财政货币政策正协同发力。7月1日,财政部公开了2025年第三季度国债发行有关安排。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近日提出,尽早发行和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券等,支持做好“两重”“两新”等工作。

6月23日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5年第二季度例会指出,有效落实好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做好“两重”“两新”等重点领域的融资支持。

此外,今年4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4月28日,时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在新闻发布会上称,力争6月底前下达2025年“两重”建设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全部项目清单,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

近期多地陆续开展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项目培训。

2022年,我国创设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有力补充了一批交通、能源等领域重大项目的资本金。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尽管本轮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初始规模或不及2022年,但其后续存在扩容的可能,有望精准支持基建、科技创新等领域。

下半年稳投资如何加力

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的背景下,近段时间投资增速整体出现回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91947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较前4个月回落0.3个百分点。

分三大领域来看,基建投资同比增长5.6%,比前4个月放缓0.2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8.5%,放缓0.3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10.7%,降幅比1~4月扩大0.4个百分点。此外,民间投资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至0。

但仍不乏结构性亮点。国家统计局投资司首席统计师罗毅飞表示,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加快,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第一财经表示,下半年外部环境仍然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还需要基建投资发挥宏观经济“稳定器”作用。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连平也认为,下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将推动国家级铁路、水利等重点领域基础设施投资规模有效增长;预计全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有望扩大至6%。

关于下阶段稳投资工作重点,国家发改委党组日前在《学习时报》发文指出,加力扩大有效投资。统筹用好各类政府投资工具。优化中央预算内投资投向领域,抓紧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落实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领域“负面清单”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正面清单”管理,积极稳妥开展项目“自审自发”试点。支持和鼓励民间投资发展。加力向民间资本推介优质项目。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新机制。

更大力度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是下半年稳投资工作的重点之一。第一财经记者从国家发改委搭建的“全国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平台”发现,截至7月3日,全国正在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11841个、总投资额10.19万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日前公开表示,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重要的是要加强产权保护,通过完善政策制定程序与执行机制,建立稳定的法治保障环境。

稳外资方面,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3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下半年,将重点办好“投资中国”标志性展会,同时还将支持各地在“投资中国”项下举办精准招商活动,继续赴重点国别地区开展投资推介,引入更多高质量外资项目。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