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量贩:重塑渠道价值,追求消费终极浪漫
从“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到“天价雪糕刺客”,近些年来,消费者早已被商家讲不完的品牌故事、撕不掉的过度包装搞得身心俱疲。
当我们在说“零食自由”的时候,我们实际上追求的是什么?
一方面,是对于商品“过度溢价”的祛魅。零食不是橱窗里的奢侈品,也不是寿命较长的耐用品,过度的营销话术和渠道收费只会掩盖商品本身的功能与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量贩模式让零食褪去了资本强加的标签,回归自身平民消费的本质。消费者也不必再为冗余的附加值买单,只需为零食真实的生产流通成本和合理的渠道销售利润付费。
另一方面,则是对于情绪价值的索取。在身材焦虑、健康焦虑被商业化放大的现代社会,“零食自由”这一命题本身就承认了短暂叛离主流、追求多巴胺带来的即时快乐,是一种正当需求。量贩店构建了一个以零食为主题的“快乐屋”,宠溺那些需要安慰的打工人。不少量贩店更是通过打卡点设计和提供社交流量,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东吴证券食饮首席分析师苏铖指出,在零食量贩模型下,每个环节都有合理的利润空间。渠道的本质是用更有效率的模式替换掉部分低效的模式,给到C端消费者更有性价比的产品;而且在规模效应下,量贩平台的固定成本被有效摊薄,更有资源去做品牌营销,提供情绪附加值。量贩企业与上游厂家合作也会因此更加顺畅,更能提供优质、实惠的产品。
诚然,零食量贩并不是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零售业态,盈利能力较差、同质化严重、价格内卷、品控不佳等问题仍然桎梏着产业的持续发展。但瑕不掩瑜,零食量贩以“高效供应链换取价格主权”,以“万店规模匹配下沉市场需求”,重塑渠道价值链条的优势,对于零售市场的迭代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当传统渠道还在品质与价格中做着艰难平衡,零食量贩却早已将选择价平、质优商品的权力交还给了消费者。随着商品价格慢慢回归价值,消费体验也逐渐返璞归真,市场终将明白,品尝零食的那份快乐不该为溢价所累,购买本该是安心且轻盈的。或许这就是零食消费的终极浪漫——让舌尖上的体验,重新成为衡量价值的尺度。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